最近有不少人在后台留言
“住宅小区是否有必要引进管道直饮水?”
“星沙有没有这种案例呢?”
这不!小编给你整理好了!
引进管道直饮水的必要性
根据水利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98.2亿m3。其中,生活用水为905.7亿m³,仅占用水总量的15.1%,而生活饮用水仅占生活用水的13.2%,剩余则用于生产、绿化、消防等方面,因此全面大幅度提高自来水水质必要性较低。且根据目前我国国情,短期内仍然无法实现对现有水厂和城市管网进行全面改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饮水意识增强,对高品质生活用水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目前,市场上提供高品质水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家庭用小型净水器。家装净水器滤芯清洗或更换成本高,如清洗或更换不及时,容易导致净水器内细菌繁殖,成为二次污染源。
二是桶装水。桶装水如用于除饮用以外的如煮饭、煲汤等,成本较高,且存储搬运欠缺便宜性。
住宅小区管道直饮水的实施克服了上述缺点,在专业运营管理公司的统一管理、水质检测公司及用户的共同监督下, 用户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快捷经济、健康舒适的高品质直饮水。
高品位的生活,高档次的住宅,必然配备高水准的配套服务,管道直饮水提倡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先进和硬件上的完善,它更注重的是以“服务至上”的理念,让用户真正体会到高品质饮水环境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管道直饮水提供的优质服务构成新住宅运动中水环境改善的重要环节。
星沙已有30余个住宅小区铺设
星沙水务集团星城管道直饮水有限公司积极推动旧改小区、新建楼盘、公共建筑管道直饮水项目建设。目前,已投资建设湘龙家园、郡原居里、红树湾、开元路社区23个小区等30余个住宅小区项目,服务居民用户万余户,为星沙人民提供了健康、便捷、经济的管道直饮水服务。
星城直饮管道直饮水案例
红树湾
水务之星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展示广大员工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建功新时代、彰显新作为,星沙水务集团推出“水务之星”系列宣传,致敬每一位为梦想奋斗的劳动者! 第五期我们走近 2023年度“水务之星”个人三等奖获得者 水质净化公司设备维修岗——彭军 ↓ ↓ 星沙污水处理厂的彭军是一名电工、焊工、钳工技师、给排水中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负责星沙污水处理厂预处理,一二期和中提区域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提起他,领导和同事们都赞不绝口,都说他是扎根一线的“技术大咖”。 01日积月累 养成行家里手 今年是彭军加入水质净化公司的第7个年头。每天,他除了负责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还要逐一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在这7年里,为保障厂里各种污水处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他风雨无阻地奔波在应急抢修的道路上。星沙厂的机械设备也都是他的“老朋友”,设备有没有出问题,他看一看、听一听就能知道。 星沙污水处理厂分一二三四期,工艺复杂,设备多,维修保养任务重。为了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生产运行,他制定了月度、季度和年度维护保养计划,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紧急维修的发生。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彭军虽然身处普通的维修岗位,却时刻关心整个星沙污水处理厂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工作从来没有半点马虎。他常说,设备的日常维护要做到“三懂四会”(“三懂”,懂工艺流程、懂生产原理、懂设备性能构造;“四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判断和排除故障、会使用防护用品)。只有做实做细这些日常工作,才能保证生产运行,实现全年无安全事故。 02 迎难而上 勤于钻研的能工巧匠 对于厂区出现的老大难问题,他总是迎难而上、毫不畏惧。星沙厂一二期地势低、设备老旧,每年雨季容易被淹。针对这个难题,他和同事进行了一期厌缺氧池电柜上移、二期配电柜上移、进水电动阀加高、预处理电柜和罗茨鼓风机上移等改进。因为他们的改进,设备经受住了2023年8月2日的特大暴雨,星沙厂仅用了6个小时就全面恢复生产,厂里减少损失上百万元。 星沙污水处理厂进水提升泵主电缆出现异常鼓包问题,由于刚过质保期,厂家不予理会。他和同事们对全部水泵电缆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测试分析,多次和售后沟通,据理力争,最终厂家免费更换全部电缆,避免公司后期大量维修费用约98万元。 污水处理厂工作特殊,大部分维修工作辛苦繁重,且需要在污水旁完成,日常工作环境往往伴随“特殊气味”,但彭军顾不上这些,他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难,用满身汗水和满手油污诠释着爱岗敬业的精神。 国之重器,始于匠心。未来,他将通过不断学习和参加“工匠”技能大赛,进一步打磨自己的技术,继续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在执着专注中涵养敬业美德,在精益求精中淬炼乐业境界,在一丝不苟中锻造勤业操守,在追求卓越中砥砺精业品格。 在日积月累、攻坚克难的求索中 奋力实现人生与事业的双向奔赴 点赞彭军 点赞每一位 深耕行业,勤练内功的大国工匠
水务之星 | 污水处理一线的“大国工匠”